⛰亞泥案不只是一座山被剷平,也不只是礦業法的關鍵個案。
這是一群生活在附近的居民,好幾代的擔憂與抗爭——反亞泥自救會會長田明正快要70歲,卻已經是失去土地的第二代。
-
1960年代政府為了管理原住民土地,讓原住民透過登記「耕作權」並實際耕作10年(後改為5年,去年則改為無年限),作為取得土地所有權的要件,也就是所謂的原住民保留地,並且立法明文規定這些土地不能轉讓或租給漢人。
⛰但在法規中卻開放數個「例外」,礦業就是其中之一。
-
亞洲水泥1973年到新城山設廠,發放幾千塊的補償金後,就在地主並不知道其實會一直挖到礦產枯竭的情況下,取得土地使用權,也因為亞泥的使用,使得原住民無法「持續耕作」,至今都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。
弔詭的是,之後亞泥取得了地主們的「土地權利拋棄書」,但這些拋棄書卻長年面臨有「偽造文書」嫌疑的指控。
⛰這些背景,讓在地的太魯閣族人從民國80多年展開了「反亞泥還我土地」運動。
-
30年過去,第一代地主幾乎已經不在,第二代也逐漸地離開,唯一不變的是依然老舊霸道的礦業法、不斷將新城山往下挖的亞泥,以及族人們遲遲拿不回的土地。
影像創作者跟拍了我們負責礦業議題的研究員小男,透過10分鐘的短片,帶大家一起走進礦業改革的第一現場。
-
🔸🔹🔸🔹🔸🔹🔸🔹🔸🔹🔸🔹🔸🔹🔸
-
🎬小男的公民日記【 隱形的英雄 Hidden Hero 】|張子祥、戴薇
從1990年代起,反亞泥運動持續至今仍未有答案,台灣礦業問題也始終存在。面對礦下族人的等待和老去,小男(地球公民-黃靖庭主任)和所有投身環境運動的社會工作者,他們礦業法改革之路,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。
▶️Youtube 高清版 ▸ https://youtu.be/bBw4nh_4O_Y
-
🚧了解更多礦業議題?歡迎參考「大山挖一口」,最有脈絡的礦業修法專頁🚧
👉 https://bit.ly/cetmine3
🚧加入礦業連署,累積30萬民意支持修法🚧
👉 http://bit.ly/cetmine1
-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ogether.we.film/videos/308768844335908/